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3:54    次浏览
2015年以前,王宿洪还是济南一家软件企业的实施人员,一个月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全国各地奔波,忙着为客户调试程序和培训,一次偶然机会,从一家从事农药生产的客户中,第一次看到植保无人机后,王宿洪看到了其中的商机。辞职创业回到济南,王宿洪多方打听,并查找了大量的资料,发现国家鼓励农村土地流转,种粮大户越来越多,而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,造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。“很多时候农作物病虫害上来了,高价都找不到人来打药”王宿洪说,“无人机打药成本基本与人工打药持平,效率却是人工的几十倍”, 他粗略算了一笔账,无人机每次飞行10分钟,可以打12亩左右,每亩收费10元,利润空间非常可观,而且行业痛点明显,无人机价格也可以接受。王宿洪一直有创业的想法,只是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方向,这次准备大干一场,于是在毕业3三年后,王宿洪离开了自己熟悉的IT行业,一头扎到植保无人机中。遭遇挫折说干就干,春节后王宿洪联系了一家无人机厂商,以6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架植保无人机,经过厂家的培训后,王宿洪将飞机搬回了家,又投入到联系喷洒业务上,喷洒业务进行的非常顺利,很多种粮大户都能接受无人机喷洒和价格,这让王宿洪满怀信心,由于只有一架飞机,几个大户都可能接不完,王宿洪甚至开始筹划,这一季赚的钱差不多能再买一架,到时两架飞机一起作业,就能接更多活了。小麦的喷洒季很快到来,王宿洪满怀信心的开始作业,没想到很快便发现问题,无人机故障率非常高,而且经常堵塞、效率不高;加之缺乏专业知识,使用过程中常出问题。每次飞机坠毁后返厂维修的成本非常高,像王宿洪这样刚创业的人难以负荷。实现盈利在经历了一段灰暗煎熬的时期后,王宿宏明白,目前的无人机整体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,加之相关知识匮乏,造成了坠机率很高,而返厂维修成本又非常高,只有自己具备相关知识,能够独立维修才能尽量避免损失。偶然的机会王宿洪联系上云豹无人机,并从中购买了一整套植保无人机设计、组装、维修、飞控开发、地面站开发的源码等资料,很快自己的一名同学也加入进来,两人合作成立了无人机公司,开发出了自己的无人机和地面站,由于具备自主研发能力,王宿洪还得到一笔及时的投资,在当年的喷洒中就实现了盈利,随着规模的扩大,仅16年玉米喷洒季就获得了超过20万的利润。展望未来“目前我们公司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,还可以自己根据需求开发功能,摔机率大大降低,而且自己维修成本非常低”王宿洪如是说,在未来,王宿洪规划要继续扩大机队,吸引加盟商,展开跨区域作业,充分发挥无人植保机效率,带领更多人创业致富。